二战时期的德国陆军

比例模型专用二战德军30–40年代历史原色模型漆,10 毫升丙烯/珐琅,高遮盖,易上色,多色可选,喷涂手刷皆宜,现货速发,港澳台及海外直邮。

筛选条件:

已选择 0 个 重置
最高价格为 $1.99 重置
$
$
已选择 0 个 重置

24 件产品

筛选和排序

筛选和排序

24 件产品

最高价格为 $1.99

$
$

24 件产品

二战时期的德国陆军

德国于1935年春重组军队体系,正式宣布成立新的国防军(Wehrmacht),以取代原有的国家防卫军(Reichswehr)。同年6月1日,原称为德国陆军(Reichsheer)的部队更名为国防军陆军(Heer)。除陆军外,新编部队还包括空军(Luftwaffe)和海军(Kriegsmarine),统一由国防军最高统帅部(Oberkommando der Wehrmacht,OKW)指挥。

二战时期德国国防军的作战历程

德国国防军首次实战是在西班牙内战期间,当时战争尚未波及整个欧洲。1936年,纳粹政权支持弗朗哥将军,派出【秃鹰军团】前往西班牙参战。该部队由五千多名士兵组成,并配备了飞机、坦克、火炮和军事顾问。这场战争成为德军测试新型武器装备、锻炼军官队伍和磨合各军种协同作战能力的实战训练场。

1938年3月,德国军队不费一枪一弹进入奥地利,实现了对该国的吞并,这一事件被称为【德奥合并】。数月后,在慕尼黑协定签署后,德国获得了以德语人口为主的苏台德地区。1939年春,德军又进入捷克腹地,设立了波希米亚-摩拉维亚保护国。至此,德国通过外交施压与有限军事行动实现的扩张达到极限,欧洲全面战争即将爆发。

德军真正的大规模作战开始于对波兰的入侵。1939年秋,德国以【反击挑衅】为由调动主力部队东进,而苏联则从另一侧同步进入,两国很快完成了对波兰的军事占领。整个战役仅持续数周,标志着欧洲全面战争的爆发。英国和法国随后对德国宣战。

波兰被瓜分后,德军将矛头指向西北。同年四月,部队先控制丹麦,之后登陆挪威,与英法联军首次正面交锋。接着德军闪击比利时、荷兰和卢森堡,并迅速突破法国防线;至六月下旬,法国宣布投降,意大利趁势加入轴心阵营。

西欧战事暂歇后,德军把目标转向英国本土。盛夏时节,德国空军联合 意大利皇家空军 对英格兰持续轰炸,这场“不列颠空战”旨在夺取制空权并为登陆铺路。英国皇家空军 顽强防守,“海狮”计划被迫取消,德军首次在战略层面受挫。

西线陷入僵局后,德国转向南部寻求突破。德军在 1941 年初将非洲军团进驻利比亚,由隆美尔指挥,对英军发动反击并一度推进至埃及边境,暂时稳住北非局势。

与此同时,巴尔干局势剧变。四月,德军入侵南斯拉夫并迅速南下希腊;英联邦部队未能阻挡。五月,德军伞兵夺取克里特岛,虽获胜却伤亡惨重,德国此后放弃大规模空降;盟军吸取克里特经验,日后在“市场花园”行动及诺曼底登陆中大规模使用空降兵力。

战线陷入对峙后,德国转向南部寻求突破。1941 年初,非洲军团进驻利比亚,由隆美尔指挥,对英军展开反击并推进至埃及边境,暂时稳住北非局势。

巴尔干局势随即恶化。四月,德军入侵南斯拉夫并迅速转向希腊;英联邦部队未能抵挡。五月,德军伞兵强攻克里特岛,虽夺岛成功却伤亡惨重,德国此后放弃大规模空降;盟军总结经验,后来在“市场花园”与诺曼底登陆大规模使用空降部队。

4月,德军以政局突变为由出兵南斯拉夫,迅速完成军事占领,随即对希腊发起进攻。英联邦部队试图抵挡,但未能阻止德军推进。5月,德国空降部队强攻克里特岛,付出惨重代价后最终夺取全岛。这场战役成为史上首次大规模空降作战,虽取得胜利,但德军损失过大,自此不再轻易动用大规模伞兵。盟军则从中汲取经验,开始发展空降兵力量,并在后续的【市场花园】行动及诺曼底登陆中投入实战。

德军在北非与巴尔干战场取得阶段性成果后,将战略重心迅速转向苏联。6月下旬,德国启动代号为【巴巴罗萨】的大规模进攻,战线从波罗的海延伸至黑海。德军攻势猛烈,快速推进至苏联西部,占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、白俄罗斯及乌克兰大部,并一度逼近莫斯科城郊。但随着冬季严寒来临,攻势受阻,未能实现原定的闪电战目标。

进入1942年夏季后,德军将主攻方向转向伏尔加河流域,意图切断苏联的南方运输通道。斯大林格勒战役由此爆发,并迅速演变为东线最为激烈的城市攻坚战。第6集团军在巷战中遭遇苏军顽强抵抗,最终被合围。至1943年初,司令官保卢斯上将率军投降,标志着德军在东线战场遭遇首次决定性失败。

北非战线崩溃的同时,盟军成功在西西里登陆,并迅速推进到意大利南部。德军试图依托山区建立防线,但在海空夹击下接连败退,整个防御体系难以维持。

随着盟军在诺曼底发动大规模两栖登陆,西线全面开战,法国和比利时相继解放。此时,苏联红军也从东线不断逼近德国边境,战争进入决定性阶段,德军面临双线崩溃的严峻局势。

盟军从西线和东线同时逼近,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边境岌岌可危。苏军部队率先展开对柏林的总攻,德军在城市外围激烈抵抗。经历数日巷战后,首都被攻陷,纳粹政权覆灭。

德国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,国防军被正式解散。战后,占领当局彻底清除了旧军体制的残余。直到十年后,西德才被允许重建军队,也就是今天的联邦国防军

德国装甲迷彩涂装的演变

在整个战争期间,德国装甲车辆的伪装方案历经多次调整;这些改变既呼应了战略需求,也受各战区地形影响。

战争初期,国防军沿用国家防卫军时代的三色迷彩(Buntfarbenanstrich)为战斗车辆上色;非战斗车辆统一刷涂【野战灰】(Feldgrau)。

技术条例在1937年引入了新配色:深灰(Dunkelgrau)底色辅以深棕(Dunkelbraun)斑块,业内称【新三色迷彩】(neuer Buntfarbenanstrich)。方案实行不到三年,军部在1940年夏取消棕色斑块,车辆改为纯深灰喷涂。

进入严寒季节,部队会临时喷覆白色水溶涂料,以适应雪地环境;天气回暖后,涂层可自然剥落或用水冲洗。

北非战事爆发后,德军在1941年春启用沙漠专用双色迷彩:黄棕(Gelbbraun)与灰沙(Grau)直接覆盖原有深灰底色。实战经验累积后,沙漠方案于1942年3月整体更新,涂料配方随之调整。

随着战线东移,旧有的深灰涂装在东欧平原暴露无遗。为提高隐蔽性,军方在1943年春将主色改为暗黄(Dunkelgelb),并补以红棕(Rotbraun)和橄榄绿(Olivgrün)斑块,形成新的三色通用迷彩(Tarnanstriche)。

为了节省油漆与工时,德国在1945年初推出【节约型涂装】(Sparanstrich):三色迷彩直接喷于红棕底漆,不再整车覆底色;橄榄绿逐渐取代暗黄成为主调。战争末期,一些车辆甚至仅保留底漆便投入使用。

二战时期德军装甲涂装标准

在重组国防军之前,德国已着手建立工业色彩体系。1927年,德国供应标准委员会(Reichs-Ausschuss für Lieferbedingungen, RAL)推出涵盖40种颜色的 RAL 840 色卡,随后也被军方采纳,并成为军用涂装的基础色卡之一。

1941年之前,装甲车辆的颜色多用名称加编号标识,例如 Grün Nr. 28(绿色28号)和 Schwarz Nr. 5(黑色5号)。这种标注方式缺乏统一色调基准,难以满足战时大规模生产对涂装精度的要求,也不利于标准化配发。

军方在 1941 年 2 月 10 日全面调整涂料标注体系,将原有名称与编号改为四位数 RAL 代码。例如,Dunkelgrau Nr. 46 改为 RAL 7021 Dunkelgrau,Grün Nr. 28 改为 RAL 6007 Grün。此举统一了色彩规范,简化了物资供应流程,并确立了军用颜色标注的通用体系。至今,RAL 标准仍广泛应用于军事与民用领域。

二战时期的德国陆军
1 / 4